自青春期初次月经来潮起,每位身体健康的女性都会经历月经。通常情况下,女性的月经周期大约为21-35天,月经如同女性健康的指示灯,能够映射出她们的身体状况。
然而,不同女性的月经持续时间各异,有的仅持续三天便结束,有的则需七天方净。那么,这两者之中,究竟哪一类人的衰老速度会更快呢?
01
月经来3天和来7天,
没有好坏之分
月经周期持续2至7天均属正常,平均为4至6天。至于周期长短为何因人而异,有的人持续3天,有的人则达7天,这取决于多种因素。
1.先天因素
遗传因素及个体差异,例如基因的不同或个人体质的差异,对女性的生理特征有着重要影响。
具体而言,每位女性 子宫内膜的厚度、经血排出的速率以及卵子成熟的速度等生理指标均存在独特性。
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月经周期的多样性,包括“持续天数”、“经血量”以及“周期长度”等方面均可能因人而异。
例如,拥有较厚子宫内膜的女性,其月经期可能会相对较长。
然而,总体而言,无论是周期稍长还是稍短,只要处于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,均可视为健康状态。
2.后天因素
多种因素,包括年龄、激素水平的变化、饮食习惯、药物使用、体重的波动、天气的变换、情绪的起伏以及压力水平,都可能引起月经期时长和月经周期的变动。
举例来说,如果原本规律的5至6天月经期突然缩短至2至3天,这很可能是由于 压力增大、体重的显著变化、过度运动、某些疾病(比如甲状腺问题)或是特定药物(如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)的影响所造成的,这种情况应当及时调整或寻求医疗帮助。
然而,如果个人的月经期 始终保持在3天或是7天, 并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,那么这仅仅是个人生理差异的 正常体现,无需担忧。
02
月经量过多 VS 月经量过少
需要注意什么?
1.月经过多
即月经的出血量> 80 ml。
月经过多的成因复杂多样,可能源于肥胖或特定疾病引发的雌激素过度分泌,致使子宫内膜异常增厚;也可能由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症等病变造成子宫体积增大或收缩机能失常。此外,炎症、肿瘤、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也是导致月经过多的重要因素。
不论何种原因,月经过多均会造成大量血液流失, 长期以往可能引发贫血。尤为严重的是,若单次月经量极大,还可能构成急性出血风险,威胁生命安全。
2.月经过少
即月经的出血量< 5 ml。
多种因素可引发月经量稀少,其中包括 青春期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,以及围绝经期卵巢功能的自然衰退,这些均属于生理性的月经过少现象。
此外,采用激素类避孕方法,比如服用避孕药、皮下埋植剂或含有孕激素的宫内节育装置,会因孕激素对雌激素的对抗效应,使得子宫内膜变薄,从而导致月经量减少。其他因素,诸如体重过轻、过度运动、厌食症状态、甲状腺功能障碍及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,也可能成为月经过少的诱因。
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(FIGO)的观点,多数情况下的“月经过少”并不伴随病理性变化,因此无需特别的治疗干预。这意味着,多数经历月经量减少的女性其实无需过分忧虑。仅当月经过少是由某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引起,或是影响了备孕女性的怀孕计划时,才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并进行相应治疗;否则,大可不必为此感到担忧。
03
下半身有这3个表现,
或是衰老信号
1.臀部肌肉松弛
随着年龄的增长,臀部肌肉可能会变得松弛并向外扩张,这是 髋关节功能逐渐减弱的体现。为了预防肌肉提早松弛,应 减少久坐的习惯,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臀部锻炼。
当出现这些老化迹象时,建议咨询医生获取专业指导,切勿自行使用药物,同时应采取合理的锻炼措施并调整生活方式,以有效延缓衰老带来的影响。
2.月经不规律
随着时间流逝,月经周期可能会变得不规律,时而缩短到25天,时而又延长到40多天之久。这样的变动或许表明了 卵巢与子宫功能的逐渐衰退。
3.膝关节疼痛
相较于男性,女性更易遭受膝关节退化的问题,且这一现象在年轻群体中愈发显著。
诸如爬楼梯或登山之类的日常活动,可能会导致膝关节出现疼痛及无力症状,若忽视不管,可能会逐渐演变为行走障碍。
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
编辑:彭秋霞
审校:郝雅竹